大唐西市吕建中聊大唐西市规划和建设
大唐西市吕建中聊大唐西市规划和建设
记者: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民办遗址类博物馆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民营企业家主动出巨资建博物馆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也是头一次。放弃了原规划中5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投资3.2亿元建设了大唐西市博物馆,当初您的想法、坚持,甚至愿意顶住压力,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想法和规划呢?能否给我们聊聊背后的故事。
吕建中:大唐西市遗址非常重要,可以说它有三个唯一性:第一是唯一能够以丝绸之路起点来命名的遗址。2006年,国家文物局下发了文物保函[2006]1024号文件,这个文件的第一条就是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起点和重要标志,应纳入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当中来。后来,国务院出台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时候,也首次以国务院的名义明确了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第二个唯一性,它是唯一能够反映唐代商业文化的遗址,盛唐闻名于世正是对外开放,包容,博大,繁荣。西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交流中心,贸易中心,完全能体现出这种精神。第三个唯一性,是唯一能够反映唐代市井文化,民俗文化的遗址。西市既是一个国际市场又是一个平民百姓都愿意去的地方,隋唐时期的一些重要信息发布都是在西市,在当时很有影响。
大唐西市在50年代、60年代经过两次勘探都没有重大发现,后来就做了商业开发,最初的想法只是要建造一个旅游景点,并没有想到会有新的重大发现。随着在施工过程中发掘出了西市的遗址、桥涵、道路等等,我们就找来了全国各地研究唐史的专家学者,进行对“西市”的发掘和研究,发现这个“大唐西市”太重要了。面对这一重大发现,我们首先设计了遗址保护方案,一切都要围绕着保护做方案。我当时就提出,由民营企业保护国家文物,这在全国还从来没有过。我们是第一例!我们自己出钱,进行勘探和保护,我们又投资了3.2亿,先建了一个遗址博物馆,把它保护起来。
当时受邀设计大唐西市博物馆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克成教授,在设计了众多的遗址博物馆之后,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个不是政府机构的甲方单位。他说:“在国内,这种3万平方米的民办博物馆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民营企业家主动出巨资建博物馆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也是头一次。”
博物馆建成后,我们把一共有两万多件出土的文物原址展示,大部分是陶器、瓷器、钱币、石雕等,这些文物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西市的历史面貌,展示了西市的历史基础,让游客知道西市的商业繁荣在哪里。比如说,中国人爱说“买东西”,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我们把上街购物叫做买东西,而不叫买南北呢?1300多年前,在大唐都城长安,有两个重要的贸易集市,称之为“大唐东市”和“大唐西市”,分别位于长安城的东、西两边。“大唐东市”是国内贸易集散地;“大唐西市”则是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中心。人们只要来到“东市”和“西市”,就能买到全世界的各种商品。后来,人们把购物称为“买东西”,“东西”一词就来源于“东市”和“西市”。此外,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与国外交流用的钱币、雕塑等,这对弘扬历史文化,研究丝绸之路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
为完整的保护好珍贵的历史遗存,我们请来了中国社科院的文物保护专家,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制订了发掘方案。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失,由我亲自指挥团队,对所有文化层发掘的外运土方逐一过筛、清拣,把细小的文物都留存下来。大唐西市博物馆里既有弥足珍贵的西市遗址和桥涵、唐井、排水沟、车辙、店铺基址等历史遗存,又有一批石刻、石雕,还有经过西北大学考古系学生冒着严冬、不分昼夜过筛拣选的古钱币、胡人俑头等出土文物,成为传承、保护和研究西市历史、盛唐商业文化和丝路文化的史料。人们来参观时,能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商业繁荣在哪里,唐朝人的对外交流活动是怎样。文物只有保护好才能起到传承和教育的作用,才能进一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所以即使耗时、耗力、耗资金,但保护好了历史文物我觉得值。
西市专家团队根据西市历史文化资源整理出了李白、杜甫等名人轶事,宋清卖药、破镜重圆等典故传奇,西市赈穷、西市举义等历史事件,做成了一系列丛书,如《西市宝典》等论著,并理出了清晰的思路和理念——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在此基础上又规划了大唐西市博物馆一大文化事业和丝绸之路风情街区、国际古玩城、陕西非遗城、胡姬酒肆、国际展览馆五大文化产业,大唐西市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促进文化旅游、带动文化消费、推动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大唐西市已安排就业7000多人,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先后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典范单位”等称号。整个大唐西市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安排就业岗位近三万人,每年向地方提供税源五至六个亿。
吕建中:大唐西市遗址非常重要,可以说它有三个唯一性:第一是唯一能够以丝绸之路起点来命名的遗址。2006年,国家文物局下发了文物保函[2006]1024号文件,这个文件的第一条就是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起点和重要标志,应纳入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当中来。后来,国务院出台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时候,也首次以国务院的名义明确了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第二个唯一性,它是唯一能够反映唐代商业文化的遗址,盛唐闻名于世正是对外开放,包容,博大,繁荣。西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交流中心,贸易中心,完全能体现出这种精神。第三个唯一性,是唯一能够反映唐代市井文化,民俗文化的遗址。西市既是一个国际市场又是一个平民百姓都愿意去的地方,隋唐时期的一些重要信息发布都是在西市,在当时很有影响。
大唐西市在50年代、60年代经过两次勘探都没有重大发现,后来就做了商业开发,最初的想法只是要建造一个旅游景点,并没有想到会有新的重大发现。随着在施工过程中发掘出了西市的遗址、桥涵、道路等等,我们就找来了全国各地研究唐史的专家学者,进行对“西市”的发掘和研究,发现这个“大唐西市”太重要了。面对这一重大发现,我们首先设计了遗址保护方案,一切都要围绕着保护做方案。我当时就提出,由民营企业保护国家文物,这在全国还从来没有过。我们是第一例!我们自己出钱,进行勘探和保护,我们又投资了3.2亿,先建了一个遗址博物馆,把它保护起来。
当时受邀设计大唐西市博物馆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克成教授,在设计了众多的遗址博物馆之后,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个不是政府机构的甲方单位。他说:“在国内,这种3万平方米的民办博物馆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民营企业家主动出巨资建博物馆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也是头一次。”
博物馆建成后,我们把一共有两万多件出土的文物原址展示,大部分是陶器、瓷器、钱币、石雕等,这些文物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西市的历史面貌,展示了西市的历史基础,让游客知道西市的商业繁荣在哪里。比如说,中国人爱说“买东西”,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我们把上街购物叫做买东西,而不叫买南北呢?1300多年前,在大唐都城长安,有两个重要的贸易集市,称之为“大唐东市”和“大唐西市”,分别位于长安城的东、西两边。“大唐东市”是国内贸易集散地;“大唐西市”则是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中心。人们只要来到“东市”和“西市”,就能买到全世界的各种商品。后来,人们把购物称为“买东西”,“东西”一词就来源于“东市”和“西市”。此外,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与国外交流用的钱币、雕塑等,这对弘扬历史文化,研究丝绸之路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
为完整的保护好珍贵的历史遗存,我们请来了中国社科院的文物保护专家,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制订了发掘方案。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失,由我亲自指挥团队,对所有文化层发掘的外运土方逐一过筛、清拣,把细小的文物都留存下来。大唐西市博物馆里既有弥足珍贵的西市遗址和桥涵、唐井、排水沟、车辙、店铺基址等历史遗存,又有一批石刻、石雕,还有经过西北大学考古系学生冒着严冬、不分昼夜过筛拣选的古钱币、胡人俑头等出土文物,成为传承、保护和研究西市历史、盛唐商业文化和丝路文化的史料。人们来参观时,能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商业繁荣在哪里,唐朝人的对外交流活动是怎样。文物只有保护好才能起到传承和教育的作用,才能进一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所以即使耗时、耗力、耗资金,但保护好了历史文物我觉得值。
西市专家团队根据西市历史文化资源整理出了李白、杜甫等名人轶事,宋清卖药、破镜重圆等典故传奇,西市赈穷、西市举义等历史事件,做成了一系列丛书,如《西市宝典》等论著,并理出了清晰的思路和理念——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在此基础上又规划了大唐西市博物馆一大文化事业和丝绸之路风情街区、国际古玩城、陕西非遗城、胡姬酒肆、国际展览馆五大文化产业,大唐西市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促进文化旅游、带动文化消费、推动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大唐西市已安排就业7000多人,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先后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典范单位”等称号。整个大唐西市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安排就业岗位近三万人,每年向地方提供税源五至六个亿。
南可一梦- 帖子数 : 809
注册日期 : 13-06-04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